今年以来,微软在中国的发展不断遭遇麻烦。5月16日,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曾下发过一则通知,规定国家机关在“信息类协议供货强制节能产品采购招标”中,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8操作系统。不过在政府采购名单中,仍然有windows7的身影。
该通知一度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。方兴东表示,全球有超过90%的计算机使用微软操作系统,在中国,这一比例超过95%。基于Unix基础的苹果MacOSX操作系统只能算小众市场。 不过,微软官方从未公布过该公司在中国的业绩数据。曾有报道指,微软在中国近80%的收入,来自于打击盗版过程中的罚款,而非正版软件的销售。 尽管这一数据未得到官方证实,但打击盗版确实是一段时间里微软在华推动产品破冰并获得“补偿性收益”的关键手段。 微软前CEO鲍尔默曾在2011年表示,微软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所获得的收入,竟然比荷兰市场还要低,“微软在中国每卖出一台电脑所获得的收入,大约是印度的六分之一”。 分析认为,如果国家工商总局此次对微软的调查成立,短期对其业绩不会有很大影响,但却会给国产操作系统带来机会。 在日前公布的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商名单中,在操作系统方面,除了微软的Windows系统外,国产操作系统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。 记者在中央政府采购网上看到,本次个人操作系统的名单中,有Deepin、SPGnux、中标麒麟(NeoKylin)、中科方德、优麒麟、微软、阿里云、龙鑫等8家。其中,阿里云系统为移动操作系统,该系统采用了免费策略,入围价为0元。 方兴东认为,一款新的操作系统要有立足之地,首先要有一个产业形态丰富的生态系统来支撑它,且这个市场要足够强大。“国内要想做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操作系统,必须是在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基础之上,因为微软的生态和优势都不可复制。” 而在孙永杰看来,即使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成立,国内操作系统市场也不容乐观。“操作系统的架构是要从底层基础做起,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还意识不到这点,仅仅看到了表层现象。” 孙永杰说,“过去这么多年,正是因为国产产品的缺陷和不足,才客观上造成了微软的垄断。”
本文节选自网络
|